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和頤音樂

如何培養彈琴的興趣?

不論您的孩子是學鋼琴,學打鼓,甚至是學畫畫...等各種才藝,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面臨一個問題:「我的孩子好像沒有興趣?」這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,其實我們都忽略一個最重要的條件,就是所謂的「興趣」一詞,指的是去做一件我們已經「熟悉」並且能從中得到「快樂」以及「成就感」的事情。所以,老師們常聽到家長說:「我只是希望孩子把彈琴當興趣而已。」這話並沒有錯,但是請家長們務必了解,在能把彈琴當成興趣之前,孩子少不了的是辛苦、大量的練習去累積彈奏實力,孩子真的必須透過不斷練習,當他達到一定程度之後,才有辦法真的把「彈琴」當成興趣喔!

接著回到今天的主題:「如何陪養彈琴的興趣?」[和頤音樂]教室提供三個方法讓大家參考看看,希望大家在閱讀之後能嘗試著用在孩子(甚至是大人自己)身上。

(一)訂立明確的小目標

是的沒錯,這個標題有兩個重點,第一重點是目標要「明確」。有一個正確的目標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確實達到。舉例:小明今天想要練習拜爾第25首練習,並且希望在練習10次之後能完整無誤地彈奏2次。在這個例子中,小明要練什麼曲子已經是確定的,再來就是練習的次數也明確,就能掌握練習時間,最後則是第二個重點「小目標」。如果小明扎實的練習十次,曲子難度也不是相當困難,那麼完整無誤彈奏2次應當是可以完成的範圍,訂立「小目標」的優點是好達成,能加深孩子對練習的成就感。當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得到成就感,那麼他喜歡上這個事情的機率就相對提高了。

(二)建立好學的心態

大家都知道,家長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,因為建立「好學的心態」是相當重要的家庭教育。有時候家長不明瞭,明明看別人家小孩學鋼琴是這樣的開心,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似乎很排斥呢?往往我們都只看到表面的成果而忽略了背後的耕耘。在[和頤音樂]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是不間斷地陪伴著孩子練習的,甚至更有些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學吉他、學打鼓。當家長與孩子一同成長時,家長就能知道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容易遇到瓶頸,而孩子也會看著爸媽進步而想追上父母的程度,甚至是想要彈奏的比父母更好。我不是說爸媽一定要跟著孩子學樂器,但至少要讓孩子感受到,在學習音樂的旅程上,他是有人陪伴,是有人提攜,是有人督促著前進,如果把有建立「好學心態」的家長跟把孩子丟著不管自顧自玩手機的家長比較,建立「好學心態」的家長更能讓孩子感染想要「追求進步」、「超越自我」的動力。如此一來在相當幅度的成長之下,孩子當然也就漸漸愛上彈琴。

(三)成為眾人焦點

媽媽跟孩子一同上台表演吉他勃勃的說想要彈琴給你聽的時候,請務必要放下手邊工作先聽他彈奏一曲。因為這樣的舉動對孩子們來說更勝於任何言語上的鼓勵,孩子們的想法是:「爸爸媽媽喜歡聽我彈琴,我好不容易花了那麼多時間把這首曲子練好了,現在彈給他們聽,他們很開心,那我要更努力學會更多首好聽的曲子!」上台表演,一直以來是學習音樂演奏重要的里程碑之一,不論是在家裡的彈給家人聽,亦或者是在大舞台做正式的音樂發表演奏,要能夠作到這一點,是必須克服很多恐懼的,而當孩子跨出這一步並且完成之後,他們心理的成就感是非常非常強烈的,並且也會積極渴望著推自己更進步,讓他們自己迎接下次更完美精湛的演出。[和頤音樂]每年舉辦的發表會,都能看到孩子彈奏鋼琴,打爵士鼓或是吉他彈唱時,那滿足、喜悅、動人的表情,真的是讓持續讓孩子繼續彈琴最好的動力。




38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部落格: Blog2
bottom of page